Saturday, May 19, 2012

如何选择钢琴老师

我经常接到“如何选择钢琴教师、如何判别钢琴教师的好坏、钢琴教师的价格……”等诸如此类话题的咨询电话。象此类的话题并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讲解清楚的,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大,各种鱼目混珠现象的产生比比皆是(调律师行当也是如此)。到底如何回答上述话题,结合社会,每人有各自的见解和答案。笔者在实际业务交往中,上至音院钢琴系教师、学者……下至幼儿园陪练、琴童,认知了不少其中之事,故只能谈些个人看法。9 D' v9 H9 m) w5 C# |2 Q9 E4 u0 T7 Y
  # b: F" D+ B- f$ q
        作为学琴者(或家长)在选择钢琴教师的时候,应了解钢琴教师的来历,既我们通常所说的是否科班出生(此科班是指音院钢琴系)。大多数学琴者(或家长)都有一个认知误区:只要音院、音校、师范音院出来的就是专职钢琴老师,其实这里面是有具体区分的。9 f5 E- B4 P4 d  U1 w! \
  9 g$ c6 j+ ]. Z, M- ^3 t
  其一——钢琴系。就拿“上音附小钢琴专业”来说,它在面向全国招生时(小学四年级为起讫),被试琴童的钢琴级别至少是中音协会业余钢琴级别的9~10级,而且还要具体顾全到琴童的生理条件、天赋等。这些琴童长大后就是对准国际赛事的,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能成为钢琴演奏家毕竟是少之又少的事,那些赛事不就的,或是出国深造或是进入乐团或是开始留院校开始从事钢琴教育等等。: D" ~, d! L+ L+ I
  0 h# k7 l" m$ k# P7 s  r
  其二——钢琴系除外的各系。众所周知,钢琴是各种乐器中音域最宽广的乐器,故有“乐器之王”之称。只要你进了与音乐搭界的院校,那钢琴肯定是必修课,但对钢琴学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音院中的“音乐系”、“声乐系”、“音乐教育系”、“音乐工程系”……;师范音院中的“音乐系”、“音乐教育系”……等等,这些学生培养的方向是以学校音乐老师、各种音乐文化行业为主方向(诸如文化馆、音像公司等等)。他们在招生进学院时,若是以钢琴专长报考的,被试时的钢琴基础要求也只是以会弹奏“车尔尼740”为起讫(约7~8级的水平),同时考进后并不是以教高级别钢琴演奏为主要目的,而是以简单的和声配伴为主(当然还有许多有关音乐方面的其他科目,诸如:音乐史、音乐鉴赏等等),因为有了会弹奏“车尔尼740”级别的水平加上简单的和声配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即兴伴奏”,这在一般级别的声乐伴奏或在普通高中任音乐教师已是足矣。幼教专业的学分要求那就更不要说了(本科只要6级的水平就算通过)。# K  I! D  }! {% D/ ~$ o
  5 e  d  c$ _) n1 E
  此言并非是否认非钢琴系出来的学生不能胜任钢琴教师,在他们之中也有后来居上的强人。上个月,我给某家企业排练大合唱,为了让该单位比赛得名次,我在写钢琴伴奏谱时有意识地花哨了一点,以弥补合唱中嗓声的不足。此曲的原调是降B转F调,众人唱不上去,演出就在明日,另写降低半度的原曲我至少要戴着老花镜战斗两个小时。无奈的我只得与刚请来的键盘手商量,谁知他轻松地说“没关系!我就看着五线谱给你降低半度音”。我心中思量着:视原调谱而降低半度弹奏这首升C和声小调、快板速度,升降音何许多,你行吗?但事实是我低估了他——他视奏了几遍就进入了正规排练并把曲目演绎得非常完美。休息闲聊时,我得知他刚毕业于“师大音乐系”,目前在某院校任教师一职,未考师大时已持有10级钢琴考证,在大学4年里,他从没间断过刻苦的练习。象这种例子在钢琴教师圈子里也是不少的,世界上也有不少没进过音乐院校而通过其它学习途径步入钢琴大师行例的佐证。9 n1 S* O  c$ ~6 W+ A, U
    
  上面我们讲了一些钢琴教师的来历以及对其来历方面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上海地区钢琴教师各自所处的教学地点、模式、教时、收费、等情况。1 y, P7 e8 z3 z0 C  [3 J
 
一、坐家授课类  
  
  1、有些坐家授课中的钢琴教师属科班出生,有着扎实的钢琴教学功底。课时约在40分钟左右,在具体教学中穿插进乐理、练耳、听力等。目前的收费价格约是:150元(启蒙教育为起讫)~250元(每升一级加10元);演奏级300元。他们会视琴童的学琴进度在低级别时允许他们跳级,但从中级别起是严禁学生跳级的。这些教师教学严谨,不采用为应付考级的教学方法并竭力反对学生每年的接力式的考级。他们认为:在大好练琴时光的暑假里,光弹三首曲子应付考试实是失策之举。他们每上新课时都能做到示范弹奏新曲,向学生讲解清楚其中的要点和难点,他们的课时基本上是排满的。+ f3 q5 D- |. F" R' W# a
  / a/ i' d  H8 b( ~
  2、有些坐家授课中的钢琴教师,或是退休、中途辞职的学校音乐老师,或是白天在各自单位上班晚上和双休日坐家教钢琴。课时约在40分钟左右,目前的收费价格约是:100~200元。在这些教师中,特别是那些年龄稍大的老师也有着很好的教学经验,但有些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有些老师,论自己的功底当陪练还尚可,坐家授课实在是不妥。他们在教新课的时候从不进行示范,就是示范也是以单手为主,还为自己辩称:弹奏新曲时应分手弹。此话对是对,但碰到新曲时,作为钢琴教师,你不正规演绎,怎能使学琴者增进感性认识。有些钢琴老师为了扬名,采取了纯属是为了考级而教琴的办法,既拔苗助长地用半年或更长的时间化在三首考级曲目上(①上海音乐学院业余钢琴考级委员会的考级指定曲目每两年换一次;②上海音协业余钢琴考级委员会的考级,每年4月份报名5月上旬下发指定曲目,7月中旬开考),若学琴者原有6级水平,花上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攻克9级甚至10级的三首曲目,只要学琴者自己肯要,顺利通过是没有问题的,但基本功到底如何呢?
 ! l. z! E5 {$ `
二、上门授课类/ y* |+ D/ m( ]. \! a. C) ?
  % J5 F" X5 c& g+ O# E, \' z
  1、自信潇洒型——在此类钢琴教师中以尚未成家的本地青年居多,他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钢琴教育,因其它种种原因没走上专业道路,他们有着较好的固定工作和收入,因此不愿为了薪资受坐家授课时间的束搏而影响个人的潇洒。他们的每节课时是40分钟,价格是120~200元,演奏级是250元/60分钟。晚上,他们有时客串于各种高档的娱乐场所当键盘手,有时朋友几个邀集一起搞搞室内乐或谈论谈论音乐。双休日中,他们抽出一半或更少的时间上门教授钢琴,授课的对象都是一些家境较好的学琴者。尽管此类钢琴老师不属于专业执教,但由于他们功底扎实与专业执教的不相上下,并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进度和穿插进基本乐理的学习,所以此类钢琴老师深受学琴者及家长们的喜爱。
  
  2、打工实习、陪练型——在此类钢琴教师中,以还在各类音院校(非钢琴系)求学的学生居多,其中外地的学生要将近半数。他们主要的目的是借此平台走上社会和勤工俭学,他们比较肯吃苦,在各“钢琴家教中介”都留下了他们的具体联系方式。有的学生(此类学生属非钢琴专长考进音院校的)比较自知之明以“钢琴陪练”面目上门。他们的课时大都以一小时计算,授课:80~150元;陪练:50~80元。 
 
三、钢琴学校类1 A: Y  J7 T3 f( @0 X
  
  这里所指的钢琴学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市、区县的文化宫少年宫、钢琴艺校、琴行、个人(也有个别钢琴名流)创办……等各类学习钢琴的场所。人们总有一个想法:学校属圣贤之地,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代名词,这种概念在市场经济的今日早已是落伍了。这些场所都是一些私人所属,他们或是借用上述场所个人投资,或是借用上述平台进行合资。' y! p; a8 j& \  l6 j
  
  我们不能否认丛中也有极少极少极少的经营者是为了培养幼儿钢琴教育,为有钢琴基础并热爱演奏钢琴的人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钢琴教育平台。他们本着不亏本、少赢利看中学后的效果和本钢琴学校的声望,他们的师资还算比较固定,其教学功底比较扎实,这一切都取决于经营者与钢琴教师所签订的薪资合同。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钢琴学校(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后台背景)并不是本着这种理念来经营,他们不惜重金聘请钢琴名流做钢琴学校的教学顾问,这些顾问在每逢考级前粗枝地分析一下考试曲目以交差。他们利欲熏心,特别喜欢招聘还在师范类音院校(非钢琴专长考进的)求学的学生或毕业生(还美名:我们这里都是音院校出来的的本科生),因为这些非钢琴专长考进的求学的学生或毕业生比较“听话”(这种现状与我们调律师行当差不多,有些琴行老板就喜欢招聘能够调调音但考不到资质证的人,因为善良的购琴者总认为琴行出来的调律师肯定是正宗的),这些钢琴教师的薪资是被教学生每节课学费的1/3,甚至更少。由于此种现状的存在,有些钢琴老师采用边自学进修、授课,边暗底招揽学生上他家门直至胜利大逃亡,教员队伍极不稳定。部分经营者自己也坦诚:这种现状是他们预料的,但高校艺术类不断的扩招,琴童数量不断的新增,我不怕经营不下去。钢琴学校的课时:30~60分钟不等,1~演奏级收费:60~250元不等。
  
  以上是本人在实际调律生涯中与众多的钢琴教师、学琴者及其家长共同探析所得,供准备选择钢琴教师的人一条思考之路。总之在选择钢琴教师的时候要知道这样两条:⑴一分价钱一分货。⑵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

少年钢琴学习手势简图


避免形态之一:大指不要掉到琴键下,要和其它手指一样放在琴键上。  H2 I3 M, q  I4 N
避免形态之二:手指的第一关节在弹奏的时候要不要凹下去。+ I; w1 }( ^" X' o) G1 u
避免形态之三:整个掌关节要有支撑,不要塌陷。# P" D# ~: `# h; s8 A; X
避免形态之四:小指第二关节不要塌陷,要支撑起来。
避免形态之五:手腕不要下压,过低。5 J& C0 C% u; ]1 C) J4 o/ T
避免形态之六:手腕不要上拱,过高。

Friday, May 18, 2012

怎样演奏好钢琴的音色

在教学中往往容易陷于就事论事地去应付面临的各种视谱、节奏、速度、熟练、背谱等问题的解决之中,而无暇去顾及声音的质量,这恰恰是误区之所在。 8 d2 D7 u9 l7 i9 j( b9 ?3 f) S
# K; E* h" f/ [- S4 i  Q
  本文的重点即在于技术训练中如何结合对声音质量的提高和完善作一些方面的研讨。在此引用俄罗斯著名钢琴家捏高兹的一段话:“任何钢琴演奏总是以发出的声音、‘制造出’声音为其目的,那么无论你弹的是练习曲还是;艺术作品,弹钢琴必然就是在声音上下功夫,说得更确切些,就是练习声音。” , z$ p' l0 D6 Q4 U; Z

  声音的问题既是如此重要,作为一个对学生负责的教师,必须把声音的训练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从长远来看,要使学生成材,必须训练出好的技术,好的声音。作为一个钢琴演奏者,声音的好坏与质量是决定其水平和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准。
3 o2 m0 F& h  `. Z
  以下提出一些本人在实践中认识和体会到的部分概念,择要而写之。 * O; v; x3 d: e+ s1 U. J. V
2 i  }+ t' k- n  a
  一、 从连第一个音开始就要学会“听”: % `0 ~: l$ R" |
; d- ^4 ^: G4 `/ N
  钢琴的入门方法很多。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从段奏入门是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的。段奏的开始虽以单音作为元素,一个个音的练习“落下去à 手指站住à 提起来”。但是问题在于大家同样都在练段奏,练法却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需特别强调的是,练习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声音来检验。学生从练第一个单音段奏开始就要去听,当手指触键,琴槌击弦时,听声音是否充分地发出来了;是否有良好的震动与共鸣;当手指保持在琴键上站立时,耳朵要倾听声音的持续和延长,并要学会辨别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在此基础上,让学会理解到不好听的声音是由于错误的弹法直接造成的。譬如说:敲砸的声音是由于过高过猛地向键盘冲去而造成的;闷暗的声音是因为下键的速度造成的;而挤压的声音是由于在钢琴发声后,手还继续对键盘施加压力而造成的。那么,正确的弹奏应该是手臂放松自然,离键不要太远,用物体自然下落的速度触键,一旦声音发出,手绝对不要在对键施加压力。就是说,这个音应是一触即发的,并且要去掉一切不必要的多余的动作。通过这样的要求,弹出好听的声音应是明亮、宽厚、具有共鸣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在一开始就要学会把正确的动作与正确的声音结合起来,懂得听什么和怎么听,这样的开端对以后的钢琴学习会受益无穷。 
& W) l5 V4 c* Z2 N6 X; W* Y
  当学生学会听一个一个的单音后、第二步就应从短小的乐曲里去听音与音之间的联系和倾向,听每组音的声音是否均匀,平衡。第三部在开始学习两个音的小连线时,要听两音之间是否声音连起来了,听小连线的第二个音结合重量下落是否在语气上达到了强调。第二个音作为尾音结合重量提起,声音是否比较柔和和委婉并在减弱。第四步,在学习几个音的连线和乐句连线后,则要结合句头、句尾、句中的语气、高矮、强弱等去听乐句的进行。 

  总之,要学会听,要懂得如何去鉴别声音的好坏优劣,这是教师和学生的首要任务。这个概念必须在一开始学钢琴时就建立起来! - \- \' x$ {3 U+ @/ }+ H
+ u* `4 B( V& S; C* V6 z  U" ^
  二、自然重量的运用与调节是良好声音的基础和保证 

  所谓自然重量,首先是指手臂的重量,进而是指对身体部分对重量的补充和结合。在弹奏中如不会使用重量,声音必然就会单薄、浮浅和缺乏表现力。 
6 v1 J0 `5 ~" G; ~; P. I$ R8 R
  对重量的运用与训练应有一个过程,首先是要学会能把手臂的重量全部放下去,弹出丰满、淳厚的声音。一般在教学中常常提到的“一滩到底”即是指把重量“放入”键盘,不要把重量淤塞在手臂、手腕的某个部位。 
& W; W& X1 e% ~$ Q$ W1 N
  而重量的调节必须建立在重量能全部自如放下的基础上,根据音乐所需要声音的强弱、厚薄给予键盘重量的变化/如果声音要强,可结合补充身体的力量;如果声音很轻弱,则可把重量控制到最小。譬如说,仅一个手指的重量,也是可以的。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为了声音的通透,不论重量通过指尖“送”到键盘里去。唯有这样才能使最轻的声音清清楚楚地传到音乐厅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里去。 3 n; R' v: g1 U1 h$ p
" o4 r8 N/ A6 ?' P
  综上所述,我在此提出的重量概念是包括全部的重量棗全部臂重并可加上身体所能补充给手臂的总和;也包括经过调节和控制的,哪怕是最微小的重量。由这样大大小小的重量,经过灵活自然的变化应用,给我们的声音变化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n+ Y( q0 u# b  n* F% @2 Q0 B
  三、指尖的触键必须“弹到点” 

  我提出“弹到点”这个说话,是一个触键的概念,我认为这是保证良好音质的必需。 / q+ l' X- G2 y' Y& M
) \  O8 B2 D, f3 J2 \
  从钢琴的发音特点来讲,每个音不论强弱、厚薄都应该有一个最佳的发音点。这个点在触键时应多深多浅,力量应用得多大多小,下键速度应多快多慢都应根据声音的需要来衡定。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何种声音都需由槌敲击琴弦才能发出该声音所需要的震动;这种震动一是压不出来,二是声音一旦发出来之后再用力也改变不了。哪怕是再深厚持续的声音也必须在发音的瞬间积聚好力量,使声音尽可能深沉有利地发出来,使其有最好的震动和延续。而在声音延续过程中我们保持情绪,保持手的稳定,保持自然重量继续在琴键上。我们在钢琴上“保持着”,这种感觉是绝对必须的。可是唯独有一点我们不能做到,那就是企图在发音完成后,我们在施加力量去改变这个已发出来的声音!在钢琴上我们只可能在一瞬间把我们所希望和追求的那个声音发好,其后声音延长得是好是差,在发音时就已决定了。所以我认为无论声音强弱,每个音的发音点都应在触键时感觉好。深厚的声音自然应该把琴键弹“深”;果断的声音触键时必须直截了当;歌唱的声音要让琴弦发出最好的共鸣和延长;轻巧的声音则要在触键的过程中找到它合适的位置,千万不要压。 . u1 S  h* E$ ^
1 B0 F8 A8 P' u" t, e. b6 {8 }
  总之,我认为弹琴必须“弹到点”,这是符合钢琴这件乐器的特点的。在触键上找到每个音的最佳发音点,能提高手指的控制能力,加强手指触键的精密程度,增加演奏的把握性。而最主要是改善了声音的质量,发出真正符合钢琴特点的“钢琴化”的声音。 
* E8 ?( s% w$ a3 h: ]9 b6 m+ d' O0 f3 J
  四、发挥钢琴之所长 
8 ?# }; y- s, c4 U
  钢琴是键盘乐器,是通过琴槌击弦发出的声音的,因此小槌子式的颗粒性声音是钢琴的特色。弹跳音,弹非连奏就特别能显示出钢琴的优势。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就可引用为充分展现钢琴效果的精妙写照。 ' ~" Y% Z6 {# N4 F
; j/ d" R: e1 H# k- _
  要展现钢琴之所长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和不懈努力,关键是对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进行规范的训练。而手指的活动能力,关键在于对掌关节进行训练。我认为在慢练时每个手指应该独立不倚地进行“快下放松”的练习,这主要是一个训练的概念。所谓“快下”,就是手指上下,特别是触键动作要快,要敏捷,这样能使声音明亮。所谓“放松”是指声音一旦发出,手就不能在追加压力,在弹长时间的音时,手可以在发音后自然保持在琴键上。“放松”绝不是指松懈不成形,而是针对不要紧张和不要压键而言。动作越快放松越快,说明声音也就具有更好的弹性。在慢练时如每个音都能做到“快下放松”,手指动作的灵敏度就可和快速弹奏的需要统一起来。 3 o0 @+ h! Y/ p0 R

  在训练中最常见的忽视手指主动性的毛病是:弹每一个音时都由手腕加压力,表现在手腕随着每个音的弹奏而上下颠动。从暂时的功利看似乎弹得很“扎实”,实际上声音很重浊。更致命的是,这种弹法只能在较慢弹奏时造成假象,稍快一点便会使声音变得断续、跳动和不连贯。用这种弹法的学生,到不了车尔尼849程度,就在也无法前进。就算换老师也非常难改,不少学生深受其害。 
6 a6 A1 q# k: L1 N
  在此需特别提出的是:发挥大指左右活动的功能也非常重要。由于我们每只手有5个手指,但靠大指的转换位置和连接,我们可弹好音阶和琶音,把手变得仿佛有几十个手指一样。因此把大指训练得主动灵活,克服其易僵直和重浊的弱点,对弹奏的流畅均匀有极重要的作用。 

  总之,要训练好手指,使其独立、主动、灵活;使声音清晰,流畅、均匀,这对展现出钢琴的所长四关键性的步骤。 9 g' O) G& M0 t* h

  五、变缺憾为优势 

  当我们听好的歌唱家演唱或优秀的小提琴家演奏时,他(她)们的声音连贯和气息悠长,这是钢琴很难比拟的。的确,钢琴作为键盘乐器,要弹出好的连奏或歌唱性是太不利了。但是好的钢琴家们在钢琴上也能弹出非常动人的歌唱性乐曲,他们演奏出来的“钢琴化”的歌唱可以是如此的迷人。那么诀窍何在呢?在于他们掌握了钢琴这门乐器,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长处,并巧妙地掩盖了钢琴的弱点。 
; x! r, `% y2 k
  钢琴的弱点在于其声音一旦发出,就只能靠其余震延续,声音很快地减弱。所以就某一个音来说,是不能作出渐强的。同时钢琴的声音只要发出,就不可再修正或改变,这一点也是大大地比人声和管弦乐器要不利。但钢琴也有它的发音特点。 我们可以尽量发挥右踏板的延音功能来增加声音的共鸣并帮助声音的连接。在弹奏上应掌握并运用重量的传递和贯穿。同时要结合音乐中的渐强,渐弱、轻重缓急的处理,安排好句头、句尾、乐句中的高点,体会好乐句中的强调音、非强调音和语气,掌握好乐句中节奏的伸缩和变化,设计好种种音色的变化与层次。另外,还可用伴奏部分或其它声部进行烘托与陪衬,以这些方法来制造钢琴所独有的连奏 和歌唱性,也正是高明的演奏者们所擅长的,其魅力也非管弦乐器和人可比的。 

  再回到训练上来说,要让学生首先掌握连奏的弹法,学会用一只手臂的力量贯穿一条连线或一串音流。不要把一个个音都散了或弹得停滞不前,而要弹得向前流动,一气呵成。这需要手上的感觉,也需要内心的感觉。同时,要掌握好乐句的弹奏,对每个乐句的语气、起伏、句头、高点、句尾等等都要安排处理好。进而要分析、感受并做出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发展,调整好旋律、低音、伴奏几者之间的层次,逐步提高弹奏歌唱性的技巧,使其由浅入深,由底到高。我认为,只要用心去听,去想,去感受,就必然会取得成果。 
& j/ Z# j! [6 v( A
  六、掌、腕、臂、身诸部位与声音的关系择要 
3 _  A- S5 |3 _$ s- @# v+ x
  (1) 手掌的架子作为力量的支撑点,是保证声音质量的关键部位。弹强烈的声音时,手掌架必须牢固,这是较易取得共识的。弹轻声时,更需强调手掌架的牢固,对这个概念还需加强理解和认识。弹轻声时,如手掌架懈软塌陷,声音必将无法清晰集中而变得模糊浮浅。哪怕是弹印象派最需要朦胧声音的作品,手掌架依然不能懈怠,而要保持有把握的控制。如不注意这点,也许声音就根本无法弹匀弹轻,使声音变成了混浊一片。在训练中常见的毛病是手掌塌陷,因软而无法支撑起来。由于手掌无法充当力量的支点,手腕只能拱起来代替掌部作为支点。随之而来可能引起端肩和手臂紧张。我们可以发现凡是手掌软蹋的弹奏,声音是无法深厚和集中的。因此手掌架的训练应在入门时就开始,在慢练时要尽量强调手型,在较快的弹奏或正式演奏时则不必刻意强调外型,而是凭内在的功夫和力量了。此时也许外表看来掌关节较平,但手掌不是软蹋的而是内部具有一定的支撑力。至于手腕拱起的毛病,单纯想从手腕去解决是不可能的。手掌架去解决才是可行的。手掌架立起来了,起到了支点作用,手腕自然就能放下来了。 

  (2)腕臂的训练与声音的关系,手腕是手指与手臂之间承上启下的枢纽。手腕有许多上下,左右的动作方式,其中有些是手腕独立完成的,有些是和手臂结合起来协调完成的。在此我们不是去一一介绍这些动作的要领,而是要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手腕的左右灵活调节,在教学中常被忽视,但是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以手腕为主导的左右调节,是同时结合手臂左右调节的腕臂综合动作,指在对手指不断变化着的位置进行微调,并使得不论何种位置时,手臂的重量(或大或小)都能通过手指而全部送入琴键。此时的关键是要特别注意在用4、5指弹奏时,一定要把手调节到最佳位置,把力量“送进”琴键,使最高音(或最低音)的声音突出和通畅。这种调节使腕臂对手指充分起到了后方支援前方的作用,使得每个声音能自然。 
* I7 e; f  _  V( }8 z0 {/ W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腕臂的每种不同的动作都是为它特定的声音效果服务的。不论哪一种非常有用的动作,也不能不加分析,不分场合地处处滥用。以“落滚”式的手腕动作为例,手腕柔软提起和下落的动作,用来学习两个音的小连线是很好的。同时,作为优美、柔和的触键方式,用来做分句,呼吸等等都有十分良好的效果。但如在所有地方手腕都这么软,声音该挺立的地方都被软化了,那时祸害无穷的。在需肯定、果断、有力的地方,需生动、活跃、弹性的声音,尤是跳音类触键时,手腕应固定,手臂平行成一个整体,才能防止声音软化。 
; F( j1 C& Q& E$ _" o
  (3)身体协调与声音。在弹琴时,从身体接触琴凳开始到手指接触键盘,应该是一个可以灵活调节的整体。当我们的身体处于自然积极状态时,声音必然会丰润宽厚,使人听起来顺畅,舒展。身体协调的关键在与腰骶部的力量能否调动出来。在弹最响亮、最丰满的声音时,只要身体挺立,用上腰骶的力量,不需多大的动作和力气,声音可以很自然和方便地弹出来。在此要防止的毛病是:要该掉弯腰的习惯,懒洋洋消极地把重心往后往下塌陷,重心的后倾下榻是协调用力的最大障碍。 ' r8 D4 n( Q8 ]7 w- z
: X, o5 [2 I4 p& x+ V1 O, n1 W
  关于钢琴的声音是一个极为广泛和复杂的课题。本文仅就声音和技术的一些片面择要简述。要把钢琴弹的好听,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探讨,譬如,声音与节奏;与音乐表现;与不同风格;与不同作曲家的不同作品;与不同演奏家的不同个性都有密切的联系和丰富的研究内容。由于钢琴艺术的学问是如此广博,我们所需进行的努力是永无止境的。

浅谈钢琴的触键与声音

前苏联杰出的钢琴家兼教育家亨利·涅高兹说:"声音的掌握是钢琴家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中最首要的一个,因为声音就是音乐的素材本身,使声音悦耳动听,就能把音乐大大提高,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无论你弹音阶、琶音、练习曲还是乐曲,其声音质量是需要特别下功夫的。"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钢琴艺术中,美妙悦耳的声音与手触键时使用力量的来源、力度的支配、触键的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从生理学角度把人的上肢划分为手、前臂、大臂、肘部、腰部等几个可以独立活动的部分,正确运用力量是学习钢琴基本技能的关键,力的运用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决定所弹作品的成败。
    手指、腕、臂的力量协调运动的发力之源来自腰部,换言之,腰部力量是钢琴弹奏的发力之源,"人之驱,腰为中",腰部在行走、端坐时起着平衡身体的作用,而发力时,则反映在大脑指挥下的力量储备,在钢琴演奏中,经常遇到乐谱所规定的力度记号,如f,ff,fff等。这些记号的弹奏,虽然在不同作品中有不同的要求,但都是表现力的强烈程度,这些弹奏力度必然要腰部力量为发力点。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最后结束句由两个f的一串下行音型直到3个f的4个和弦构成,气势有力,雄伟,特别是4个和弦,若不是靠腰部发力,仅靠手臂挥动无法达到作品所要求的爆发性音响。贝多芬的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结束处,双手反向,十六分音符是两个f的强度到sf的特强和弦,不运用腰部发力是不行的。在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双手八度上行和第二句双手交错的八度,也只有灵巧主动地运用腰部力量,才能表现出黄河那怒潮般的汹涌气魄。故而腰部力量是钢琴演奏的发力之源。
    腰部力量不可能直接作用于琴键,腰部力量是通过对背部、双肩、双臂、手腕、手指的瞬间传送来完成弹奏的,这种力量传送的是否协调,是钢琴产生良好弹奏效果的关键。值得指出的是,腰部力量的正确运用在两种弹奏中尤为明显,他们是,爆发性强奏,适中强奏。9 ~  b, ?9 ~6 c5 ~( l$ K
    1爆发性强奏。这种力度在乐曲中常见,多用于八度,双八度,八度和弦,其他密集型和弦,特殊的"音块"等,它要求弹奏效果特别强劲、饱满、音色雄浑,腰部有直接的、明显的"动感"处于"提劲"状态,弹时要有效把握腰部力量对背、肩、臂、腕、指的瞬间传送和力度的支配与控制。腰部力量高度集中,驱动爆发是它的发力特点。1 a$ T' ?3 w( R5 m7 I
    2适中强奏。这种力度强而不爆,音量也在爆发性强奏之下,腰部所强调、所感受的力感集中但不驱动爆发;腰部力量驱动内在力量的支持是它的特点,储望华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第47-52小节,是全曲的高潮,其中的八度和弦旋律刚劲、舒展,只有巧妙把握并能将腰部力度在内在支持贯穿于弹奏之中,方能达到丰厚、饱满、坚实内在的力的效果,反之,只靠手臂、手腕"强迫"手指"压"键,所弹的必然生硬、死板,也极易使臂、腕、掌疲劳。' v- X  x2 b: b) ^2 y
    3弱奏。爆发性强奏的发力特点是腰部驱动爆发,适中强奏的发力特点是腰部驱动内在力量的支持与瞬间传送。而弱奏时腰部力量的传送最具特色,用二十字概括它的发力原则:意念由腰起,发力要匀称,力贯满肩背,缓推手指尖。在弱奏中,既要求音量要弱,又要求下键到底,声音实在,弱而不虚。此点很难控制,正确运用二十字原则,会有满意效果的。在钢琴音乐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今对手指、腕、肘部的动作都提出了 更具体的要求,主张整的放松,让手臂的自然重量通过指尖传到键盘上,认为手腕、前臂、肘部、大臂、肩部都应协调。正确、适当地运用手指、手腕、手臂、肩、背、腰的力度,才能演奏出满意的音响效果。    声音技巧,也就是基本触键手法。  A; h! \  l, b5 P& k: N  E
    严格地说,声音技巧首先应该包括头脑中的声音意识,声音意识是指头脑中对声音的想象,这种想象来自听觉对钢琴音色的直接感受和对音乐的理解。如果离开了头脑中对声音的想象,触键技巧就是无本之木,也就是不能表现出所需要的声音来。了解钢琴的发音原理和特点是研究钢琴演奏声音技巧的必要前提。触键,通过机械传导的 泥榔头击弦而发音---这就是钢琴发音原理最简单的陈述。如果对钢琴的发音原理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便能够发现,机械传导系统制动的 泥榔头的运动轨迹是直接的,并且其运动形式仅有快慢之别,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钢琴的声音变化---包括音质、音色、音量的变化,实际上都只产生于击弦瞬间榔头推进速度的变化。 泥榔头的推?速度是受制导?动的键盘作用影响的,而键盘作用是受钢琴演奏者触键方式、方法来决定的。因此,归根到底,钢琴演奏者的触键方式,控制和影响着榔头的击弦速度,声音的变化取决于制导的泥榔头击弦速度的变化。    如何运用这简单的原理研究出可操作性的技巧规律,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什么是指触的变化形式,即触键方式?简单地说,触键方式就是触键的用力形式。触键的用力形式包括两个方面:用力方式和传力方式。用力方式主要体现于形成不同的触键速度;传力方式主要体现于触键手指或手部的支撑形式。这都是决定击弦速度的关键的因素。
    传力方式。可以这么说,没有手指的支撑传力,就没有钢琴弹奏可言。事实上,支撑方式的改变,非常直接地影响到音质、音色、音量。换句话说,仅仅改变弹奏的手的支撑强度就可以改变声音。从技术手段上讲,弹奏的手的支撑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触键手指指尖的软硬程度;手指各关节的牢固程度;手腕以何种方式发挥富有弹性的支撑调节作用。
    将上述原理应用于弹奏,可以列出以下可操作、并可用于改变支撑方式的一些主要技术手段。/ x' m* G1 e( X8 N
    1改变手指尖的坚度---从相对放松的指尖到相对牢固的指尖,每一种变化层次作为触键技巧熟练运用,都可以改变键盘动作速度和击弦速度,对声音的变化产生影响。) g- `5 D" }, k" u
    2改变手指触键面---从指尖较直立的形式到指面较平坦的形式。每一变化层次又可以形成指尖坚度的改变,从而引起声音的变化,例如:在弹奏歌唱性的连音句时,可用手指肉垫较厚的指面,以发出柔和细腻的声音效果;在弹奏清晰、颗粒性强的乐句时,可用指尖进行弹奏。$ U" Z& q2 e# S) z( g* V2 s
    3改变手指第一关节或第三关节的牢度---从第一、第三关节较柔顺到较牢固坚挺可以改变手指传力的支撑强度,也是寻求声音变化的有效手段。0 e% C0 [5 ^* {3 K# c, e  f7 T
    4改变手腕的支撑调节---手腕像一只弹簧,其功用是支撑调节,弹簧的软硬度在不同程度上既发挥支撑作用,又发挥调节作用,影响声音变化。用力方式。, P1 Z4 _7 X3 ?- F4 {
   用力方式是影响触键速度的最直接的因素,也就是最直接操作键盘动作速度的技术手段。作为触键技巧,注重讲究触键速度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调节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从手指、手到肘部,大臂乃至全身体,运用不同力量来改变下键的速度。
    2通过训练有素的手指肌肉力的运用,以及与重力运用的恰当配合,来改变下键速度。
    3利用手指离键的不同高度触键,提供改变下键速度的条件来改变声音效果。手指离键越高,触键的力度也越大。6 \0 J2 i2 A2 c1 }$ N0 {
    4变化手指离键速度,对声音的延续及共鸣发生影响,也会带来声音效果的变化。4 O$ a, s) H6 q* A- A2 n, ~" k
    5改变触键的用力方向,如垂直纵向,水平横向,斜向,或往里推,往外拉等等,来改变下键的速度。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要求演奏者在技术上达到完美无缺,又要求演奏者完全理解作品,充分表达出作品的思想内容,这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在钢琴演奏中,正确的触键至关重要,由于声音的音量、音质、音色不同,所以触键时的用力部位也不同,但必须各部位协调运动,这样演奏出来的声音才能扎实、悦耳。"钢琴是一百件乐器,不是一件乐器"这充分说明了钢琴具有丰富绚丽的音响,如何恰如其分地弹奏出不同强弱层次的音响,应从钢琴的触键上下功夫,使用不同的力度,不同的用力方式,不同的传力方式,定能弹奏出美妙的声音。

手型大概有两个层次

如果是手型上面没问题,那么大概有两个层次  Z; N, P! W4 X" t4 A

1. 每个手指的力度应该掌控自如,想强就强,想弱就弱,一个手的不同手指触键时,想力度平均也好,想哪些手指什么时候弱同时同一只手的另一些手指什么时候强,都很自如,这是指触键力度。一般练习到巴赫的二部三部赋格时候就能看出来这个基本功是否到位了。
" i! T( L7 I- Z  e1 ^5 E
2. 不同的触键方式出来的音色完全不一样。手指直立与稍微倾斜的触键出来的音色从雄浑到轻柔都完全不一样,这个一般层次要再高一些了。一般考级也要到考10级甚至之后才可能涉及到的吧。

学钢琴就是学一种表达方式

关于学琴的方向,看了好多家长的意见,很多家长都愿意小孩走专业路,甚至有些家长为保证练琴时间帮助小孩做作业(惩罚性的重复作业),真是用心良苦啊。多多也刚上一年级,我也感觉小孩作业有点多,难度有点偏难,特别是在期末时候,主要以大量重复型练习为主,练琴时间每天也缩短为半小时。但是这也是小孩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吧,为什么就要觉得学习上的重复不好,每天三遍、五遍,一小时、三小时的哈农,车尔尼不也是以重复为主。我也非常愿意小孩能走上专业道路,而且专门向钢琴老师作了了解。老师倒不建议过早确定报考音乐附中,她认为如果报考音乐附中,基本其他学科就是一个形式了,而且,现在的音乐学院,还真不是一般人能上的。如果不走专业,学钢琴该怎么学?每天的练习该怎么制定?
两年的陪练下来,我越来越觉得,音乐应该是情感流露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钢琴,是这种表现的载体。情感表达可以是话语、是文字、是图画、是诗歌、是舞蹈、是音乐、是手势等等,一个能够恰如其分、准确地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人无疑是很幸运的。因此,学习钢琴,学习音乐,根本的目的还是应该让小孩学会该怎样去领会曲子表达的意思,当然,最好能够加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情色彩。看过一部韩国电影《MY PIANO》(中文译名:为了霍洛维茨),小音乐神童对练琴厌烦了,老师带他去游乐园玩耍后,他可以用钢琴把见到的松鼠、大象、河马表现得惟妙惟肖,并用一段优美的曲子来描绘自己的老师,充分的展现了小孩的天真、顽皮和纯洁。对于99%不能成为郎朗、李云迪、陈萨式的琴童来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个作为钢琴学习的基本出发点呢?当你悲伤时,高兴时,孤独时,得意时,幸福时,有钢琴陪伴,不亦乐乎!
当然,除了《海上钢琴师》里一摸琴键就能弹奏美妙旋律的1900外,大部分人要能实现这样的表达是需要通过长时间、坚持不懈的训练。所以,持之以恒、方法正确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跟很多学问一样,钢琴学习也是“功夫在诗外”。学习钢琴,更应该多带她去看看大自然,发现自然之美,多听听不同形式的音乐,培养乐感和节奏感,多读读优美的诗歌,多看看美丽的图画。当然,不论有多忙,尽量要抽出时间坚持每天键盘上的练习,这是基本功。如果缺少练习,就像作家找不到合适的词组,就算有了灵感,怎么也不能形成一篇好文章。
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朝三暮四,不要一曝十寒,回到音乐的本质吧!

Tuesday, May 15, 2012

我知道的钢琴老师

Complete list of teachers http://www.sandiegomtac.com/teachers-find.php

我最近才认识一个水平很高的中国老师, 她从高中就从师于但昭仪了。 但昭仪带出了李云迪,陈萨,张雨辰, 等等高水平的国际钢琴演奏家。 这个老师的名字是刘渝。 对于钢琴非常有passion。 人也超级耐心。 她本人在U of Michigan Ann Arbor  拿的钢琴教育的博士。

 看哪个老师好,还是看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我个人觉得好的老师要知道怎么根据学生个人的素质和情况因人而异的教学,能在很快时间内有质的飞跃。 另外就是不光要严格,要能说到点子上。看出问题所在。 还有就是不能收太多的学生,光为了赚钱。 要能够Personal一些的老师。 好的老师会让学生想去上课,能学到新的东西。 另外能帮学生把基础打好,不能求快。 而且会鼓励和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 以上都是我个人看法。 不是很全面也不专业,仅供参考。

Saturday, May 5, 2012

练琴的一十六个好习惯

习惯一:$ n- d: t( k! r( u2 B1 V
      弹琴前做些手指拉伸的动作。3 F+ p+ I; S8 E% a% z5 S& B
      动作以手指韧带的拉伸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类似于跑步、游泳前的准备运动,能使你更快地进入弹琴状态。冬天的话可以先抱会儿热水袋暖暖手。
# m0 R4 g, Z* n8 ~$ o6 j
习惯二:$ K) n# W: P9 l9 r4 |0 j% @
      坚持每天弹一段哈农。$ C4 ^! y) v) m3 m; O% s, B
      只要你开始弹哈农了,就坚持每天弹一段。这样,即使每天没太多时间碰琴,也能使你的水平不至于退得太厉害。对初学者来说,每天弹哈农更能保持稳定的进步。6 g3 N, o! v/ l6 Z1 m' Q
* s* B0 ~2 a5 K+ T  ?0 `
习惯三:3 X/ E& \; K7 @9 ~
      尤慢至快。6 `1 }# G& ?" N+ |) h+ x
      慢练的好处实在太多,我就不说了。总之,慢练就是王道。

习惯四:; a5 B5 B# h( D# |( w* u
      第一遍弹就重视谱子上的每一个符号。$ s1 c- M3 f/ `
      许多人第一遍弹都会忽略谱上的表情记号,然后在弹熟后改,其实在第一遍弹时就注意表情符号更能加深对曲子的理解。' r1 a* b3 z9 z/ ]! h3 y1 k

习惯五:; G& K/ F6 Y* ^; S) |
      弹琴时备一支铅笔。1 ~3 d. e6 Z$ `3 E& N3 i& ^0 c
      很多时候谱子上并没有详细的指法、强弱指示,这时候,就需要用笔来把我们自己认为合适的指法、强弱等记号标上去。记住要用铅笔,不然写错很难改哦!% m& W3 ]; c2 [+ q+ a5 l: g; j
6 {; f/ \* {" _2 D6 C2 i$ u+ P7 I# l
习惯六:
      没弹熟一首曲子前少听录音。" b& Z9 e, ~. |% g# C
      录音只不过是一个参考,没弹熟就听录音往往会导致我们去模仿录音,从而盲目追求速度,并失去自己对曲子的理解。. Q& m) Z) N* ^1 {
$ t; X2 h% x% [/ i, t
习惯七:
      学会分段练习,单独揪错。$ r6 |# E" i$ C5 }. k) O) L% e
      不要每次都从头弹到底,第一遍弹一首曲子是先把它分段,熟悉一段以后再练下一段。一旦发现哪里有错误,要单独把错误的地方挑出来改正。分段练习也更有利于曲子的整体把握。- Y, Z2 r: E6 V- s6 k9 D3 k% [. Y! u8 R
; L! r" t' g* J2 W
习惯八:4 }8 n2 u& u. h+ `& h
      尽量保持良好的手型。! h5 ]8 D' B6 m/ O( j& {
      不论弹什么曲子,不论用什么速度弹,尽量保持良好的手型。也许有人会说:速度上去了,手型就没法保证了。其实不然,能在高速弹奏中保持良好的手型也是检验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标准之一。0 W( t8 R$ Y7 e
      PS:在你没有达到大师级水平前,不要问为什么录象里钢琴家的手型、触键并不符合要求。- v0 y" x+ s( N0 v" i0 _

习惯九:
      弹与自己水平相近的曲子。4 Y- M4 \* q. ^1 w0 k+ }; u
      很多人喜欢弹超出自己水平很多的曲子,这样做其实是有害而无益的。曲子超出自己水平很多,你就很难保证自己技术处理上的准确性,甚至会有大量的错音。而且以后即使有水平弹奏这曲子了,也很难改回来。(这是我血的教训)
4 ~3 a$ ^! E& `% o$ l
习惯十:
      学会背谱。8 v3 G+ W" v/ E; B' {
      很多好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有目的的背谱。这并不仅仅是在锻炼你背谱的能力,而是要你有更多的保留曲目。这样既能提升对曲子的理解,也可以偶尔在人前“秀”一下。(我从小就吃这个亏...)

习惯十一:5 }. W" J) r: G! Q
      明确每天练琴的目标,不要同时练很多曲子。% G7 {9 F% G. d2 L
      和学习工作一样,练琴也需要有目标。比如确定今天要练熟曲子的某一段,或者要把某首曲子背出来等等。不要盲目地同时练很多曲子,囫囵吞枣式的练习会使你感到进展缓慢。相比之下集中突击一到两首曲子效果会好很多。
' @! k% t( c" x2 \: k
习惯十二:: H! H) m+ ~" c, i; P3 h
      严谨至上,切忌得过且过。) i# }( t, v6 r( w6 {( v
      弹琴不严谨可以说是业余弹琴者的通病。弹琴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难点,这时千万不能有得过且过的心理,每啃下来一个难点,水平就上个台阶。 
' P- v: ~/ [6 H6 V0 t
习惯十三:# N0 ?$ B: G2 F* a; X
      经常使用节拍器。) T. H) ?! C, L: g' j+ d0 ~
      虽然曲子的节奏是活的,但在曲子的框架没成型之前,多用节拍器。节拍器控制节奏只是它最基本的功能。在弹奏练习曲时,可以靠节拍器实现逐渐提速。4 A2 N- R* h  w5 L  m) {" m" c

习惯十四:
      经常返工以前弹过的曲子。& q, X8 X$ k* F) i& K
      所谓“温顾而知新”,我已经弹过的曲子并不代表我已经真正掌握它。许多乐曲理解、技术处理上的要点第一次弹完曲子时并不一定会理解,都需要在水平更进一步后,靠返工来巩固、认识。$ O* c; I7 [  P% I
0 R' Z; i8 ^9 z1 L. |7 q
习惯十五:
      避免超负荷的练习。
      今天就看到一个“弹琴弹到手疼”的帖子,或许是练习方法上的问题,但超符合练习也会导致手疼。虽然苦练、多练的确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不过也要有个度,弹的过多也会伤手,反而不利于进步。. v8 B- q0 q( P6 D

习惯十六:' O- O. H" x  O( |# N  T; z% c
      学会保护双手。
      很多男同胞都喜欢打篮球、攀岩等等户外体育运动,其实这是很容易伤到手的。轻则韧带拉伤,重则骨折,这对我们弹琴者来说是致命伤。(我的钢琴老师曾明令禁止我打篮球)许多女孩子都喜欢留长指甲,这也是弹琴的大忌。2 V# b1 ~  ~8 N

8 g6 x8 h6 n& T  t8 W
最后总结一些关键字做为中心:严谨、扎实、坚持、合理、适度、动脑。